《解密》导演自暴其短,缺乏创造力
演而优则导的陈思诚,凭着《唐人街探案》系列成为超级卖座导演,监制电影如《误杀》、《消失的他》等也票房大收,因此令他成为当今内地足以呼风唤雨的电影人,几乎可以获得任何资源拍戏。或许他自己也因为商业上的成功而自我膨胀,以为已经成为大师,不惜工本拍摄史诗式传奇片《解密》。然而影片规模虽大,气势逼人,但却处处不脱多部西片的影子,不但未能帮助他奠定大师地位,更有点自暴其短,赤裸地显露出其极端缺乏的创造力。正如上述,陈思诚是非常成功的商业片导演,但可能树大招风,经常被抨击创意贫乏,电影的成功,主要来自其“炒杂碎”的模仿功力,意思就是说他擅长挪用不同电影的经典场面或桥段,炒埋一碟后,再注入一些特色情节。这些电影通篇都是向中外经典的“致敬”,而不太能看到编导本身的创意。以《解密》为例,相信就算没有看过电影,只看预告片,都会感受到浓烈的“诺兰”味,看过后更是可以非常肯定地说,编导对《潜行凶间》、《奥本海默》等钜制情有独钟,必须拍一部电影作出致敬。其他致敬对象,当然还少不了《骄阳似我》、《有你终生美丽》、《解码游戏》等,能够在一部电影中一次过重温这么多经典,某程度来说,也是值回票价。影片在内地反应一般,仅收三亿多人民币,和上述陈思诚任何一部作品,票房动辄廿、三十亿比较,可算是非常惨淡。不过这个表现应该和“致敬”问题无关,毕竟陈思诚的电影,向来都是如此风格,一直没有被观众嫌弃。影片之所以难获好评,其中一个原因,可能是和观众预期有所出入。这部电影其实改编自作家麦家的同名小说,和《暗算》、《风声》被合称为谍战题材的三部曲,当中后两者均已被拍成电影《听风者》和《风声》,都是悬疑谍战片,包括内地观众喜爱的烧脑情节,着重正反派的斗智斗力,因此不少观众可能都会期待,《解密》也是如此类型的制作,殊不知陈思诚却是以《奥本海默》为蓝本,要拍史诗式人物传记,在巨大的期望落差下,自是无法赢得票房。
影片另一较严重的问题是,主要故事线发挥不佳。男主角容金珍在片中主要任务,就是要破解波兰裔老师希伊斯为美国政府设计的密码系统,而解密的方法,主要就是透过所谓的解梦。虽然片中出现多场非常华丽(但充满诺兰电影风味)的神秘梦境,但观众看下去就会发觉,这些梦境除了带来视角上的刺激,对于理解主角解密的逻辑和思路,并无太明确的帮助。或许原著在这方面着墨较深,说得比较明白,但在电影中,编导显然无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作出交代。诺兰的电影也是天马行空,跳跃不定,但叙事从来不会不尽不实,因此陈思诚哪怕能够获得庞大资源,把诺兰的美学完全复制,却始终模仿不到对方的说故事和表达能力。即便撇除解梦的部分,影片描写容金珍和希伊斯这对师徒对垒,也是非常的平庸和乏味。其实片初讲述两人相知相交,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,是颇为生动有致,但直至后来容金珍进入国家701部队,真正和希伊斯展开遥距对垒,却是疲弱乏力,毫无看点。或许原著内容复杂,编导想加入更多情节,要把戏份分到不同支节,例如要花费不少篇幅完成主旋律任务,但这样一来,作为主菜的解密,便拍得索然无味,以解密为主题的戏,解密的情节却不合格,票房表现可以预期。说到底,《解密》不是难看的电影,两个半小时情节丰富,场景多变,制作规模庞大和精良,也有国际化的幕前阵容支撑,表面来看并无问题,但细看就会发现,这怎么看都是那种编导拍得很过瘾,却无法把这种热情传达给观众的电影。